打通基層治理最后一公里
社會治理重心在基層,難點在基層,活力也在基層。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提出,要加強和創新社會治理。浙江杭州通過創新社區自治模式,讓群眾更多參與基層社會治理,將矛盾糾紛化解在基層,將和諧穩定創建在基層,取得了“有事大家議,治理省力氣”的良好成效。
基層是基礎,是重心?;鶎又卫砻恳粋€環節、每一個步驟,都與群眾利益休戚相關,是國家治理的重要方面,是國家安全和社會穩定的基石?;鶎由鐣卫碇谐霈F的難點、痛點和堵點問題,若不及時加以解決,就會引發群眾不滿,帶來一系列不良反應,影響基層穩定、影響群眾的“幸福指數”。
20世紀60年代,浙江楓橋干部群眾創造了“發動和依靠群眾,堅持矛盾不上交,就地解決”的“楓橋經驗”,歷經多年來全國各地的推廣和發展,已經從社會治安領域擴展到經濟、政治、文化、社會、生態等各個領域,在基層治理實踐中煥發出蓬勃生機和旺盛活力,形成了與時俱進的新時代“楓橋經驗”。杭州“有事大家議,治理省力氣”社區自治模式,就是創新發展“楓橋經驗”的成果。
群眾是社會治理的主體。治理精神的培育、治理能力的鍛煉、治理實踐的開展、治理效能的提高,都需要群眾更多參與,匯聚群眾的硬核力量,破解“干部干、群眾看”的困局。杭州創新社區自治模式的可貴之處就在于,堅持以黨建為引領、自治為基礎、法治為保障、德治為先導,創新群眾工作方法,進一步提升對難點、痛點和堵點問題的化解力,疏通“末端梗阻”,激發基層社會治理新動能,讓“有事大家議,治理省力氣”成為最大亮點、成為“楓橋經驗”的新效應。
打通基層社會治理中的難點、痛點和堵點,就要始終為了群眾、依靠群眾、發動群眾,根據形勢發展變化,積極探索社會治理新思路、新舉措。讓群眾更多參與社會治理,通過各種渠道、形式和方法管理公共事務,最大限度調動人民群眾參與的積極性、主動性和創造性,更好實現政府治理和社會調節、居民自治的良性互動,讓矛盾糾紛消泯于微處,將和諧穩定夯實于基層,使每個社會細胞都能健康活躍,使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斷上升。
解決基層社會治理中的難點、痛點和堵點,就要堅持問題導向、效果導向、民心導向。把精準對接群眾需求作為工作落腳點,從細節處、源頭處下功夫,緊密銜接基層社會治理和民生保障的各個環節,積極搭建“有事大家議”的基層公共服務平臺,讓群眾都有表達觀點、提出問題的陣地,更加準確地掌握基層群眾的思想動態,及時解答與解決群眾的所思、所想、所憂、所慮。要把“人民至上”落實到處處圍繞群眾、時時為了群眾的具體行動中,讓“楓橋經驗”在基層社會治理中結出新的實踐成果,使群眾真正成為基層社會治理的最大受益者、最廣參與者、最終評判者,切實打通基層社會治理的“最后一百米”,不斷滿足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新需求、新期待。(林偉)